储运包装平面和高度的标准

发布时间:2023-01-07 点击:404
储运包装因物流而存在,为什么需要重视储运包装的平面和高度的标准呢?这是由于零售物流处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,从人力散箱搬运到机械化搬运,从纸张作业到无纸化作业,从企业内部物流管理到跨企业的供应链一体化阶段,这些变化都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储运包装的标准。小编接下来从储运包装的模数、高度两个维度,对储运包装的平面和高度加以分析。
一、储运包装的平面标准
托盘单元化的实现基础是托盘标准化。2007年中国国家标准中明确指出,1200毫米x1000毫米的托盘平面尺寸为国家优先推荐标准。标准推出后,该尺寸迅速成为零售物流行业的行业推荐标准。在此背景下,储运包装的设计,应考虑如何与国家标准托盘尺寸相匹配,避免物流过程中仓储和运输空间的浪费;
另外,随着托盘单元化的推进,托盘单元正逐步成为物流过程中仓储、运输、交接等环节的基本单位。如果储运包装的尺寸无法匹配标准托盘,势必会造成物流整体效率的降低和成本的增加。由于零售商品的类别繁多、形状各异,统一储运包装的尺寸并不现实;
因此,在包装设计时,需要就近套用最为接近的尺寸,这些与标准托盘相匹配的包装尺寸,称为“储运包装模数”。其600毫米x400毫米的尺寸,因通用性较强,也称“基础模数”。
综上所述,托盘单元化的发展,对储运包装的设计提出新的要求。合理地运用储运包装平面模数,对提高零售供应链整体效率具有积极意义。
二、储运包装的高度
储运包装的模数定义了平面尺寸,那么高度呢?储运包装的高度设计,应综合考虑商品本身的特点和托盘单元的高度。在实际运营中,“带板运输”是托盘单元化的具体应用,在零售物流发达的地区,已经成为主流的运输与装卸方式。
在中国,带板运输尚非主流,但近年来呈现出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。我们有理由相信,随着托盘单元化的推进,带板运输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。运输成本是零售供应链中的主要成本之一,卡车的空间利用率与运输成本息息相关。在带板运输过程中,托盘单元的高度是影响卡车空间利用率的主要因素。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,在不考虑车辆最大允许载重的前提下,托盘单元的装载,应尽可能利用车厢的内部净高。
参考欧洲ecr的推荐,零售商品带板运输托盘单元的标准高度包括五种:1200毫米(eul1)、1620毫米(eul1.4)、2225毫米(eul2)、675毫米(eul1/2)、500毫米(eul1/3)。以净高2600毫米的车型为例,图中展示出这几种不同高度可能形成的组合。
不同类别的商品,物流特点有所不同。具体采用怎样的高度,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判断。一般来说,2000毫米以上的高度,适用于泡货商品(如卫生纸、膨化食品等);1200毫米的高度,具有灵活性强、可实现双层堆垛、操作相对便捷等优点,成为通用性较强的托盘单元高度。除了运输成本,托盘单元的高度还直接影响配送仓库的作业效率和空间利用率。因此,制定行业标准的托盘单元高度,对零售供应链的降本增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。
零售商品托盘单元的高度一经确定,而实现供应链效率对应的储运包装高度应尽可能与之匹配,从和空间利用率的优化。